员工佳作

散文|父亲和书法
发布时间:2025-03-26     浏览量:76   分享到:

哎,又睡不成了,屋外,传来阵阵吹风机的呼呼声。又是一个被早起的清晨,每天早晨5点多,都在老爸吹风机呼呼的吹啸中清醒,60多岁的怪脾气老头,给自己找点乐子不容易......

老爸重新拾起他的毛笔,要从10年前说起,矿区棚户区改造完成,我家的小院儿换成了楼房,有一个刚好可以养花种草放书卷的阳台,从房子分下来,我爸就想着要打造这一方小小天地,布置一个自己的“桃花源”。他在阳台的窗台上,摆满各种花草,红花绿草掩映间,一条老茶几。茶几的尺寸,刚好合适铺画轴。擦拭整理好“积年”的纸压,笔架、笔,拿出淘宝9块9一张的水写布,送的一个小碟子,开始练字。

这一练,就没有中断过。从让我帮他买纸,到自己绑银行卡网购,不过几个月时间,还学会了比价格看评论。每天,沉迷于写字,一直写,做好饭,叫半天,都不见人来。每天,作息规律,早上5点起床,10点带小孙女下楼溜达,午休,锻炼,睡觉,准时准点。没有暖气没有大太阳的春秋季节,水急忙干不了的清晨和夜晚,一阵阵吹风机的呼呼声,宣告着他的勤学苦练,最近,在拼多多买了第10套家伙什儿。

为什么这么费材料,小孙女上学了,不用每天缠着他背背抱抱,老爷子自由了,写字的时间更长了,当然,这也离不开每天搞后勤支持的我妈。小孙女上学后每天在家听诗背词,觉得自己挺厉害,积极性就来了,有一天爷爷写字,边写边念、:“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孙女接“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下,爷孙俩开始了诗词大赛加普通话纠音,没听见爷爷有什么波澜,到是小姑娘嘻嘻哈哈个不停,指出爷爷发音的问题,说爷爷拼音没学好。

老爸是16岁的时候,从河北农村跟着别人逃难,来到了当时的金华山煤矿,中专毕业的他,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几年后,调到了市区的小学。

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写呀写。是苦难造就了性格里的坚韧,还是骨子里的倔强和自信修炼了外地小伙儿的性格?

我只记得,就练字这件事,并不是只有10年的历史,而是早在他20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他刚调到市区的煤矿附属学校,人生地不熟,除了好好教书以外,他选择了练好字,写一板漂亮的板书。于是,小屋里半夜昏黄的灯光,在那些没有路灯的沉寂黑夜里,显得格外明亮......90年代,在煤矿困顿的年月里,靠着卖对联的收入,也让能我和弟弟过个好年。

千禧年初,背负一家老小的父亲,收拾简单的行囊,踏上千里之外的打工之路,能写会算的他,虽不出苦力,可在十几年寂寥催心肝的夜晚,在心灵的广袤原野之上,也是在一笔一划中,用信心,耕耘漫漫长路。

我的老爸,他爱他10块钱的纸,特别爱。每当我女儿要在他的纸上画的时候,已过耳顺的姥爷,依旧坏脾气的吵她,然后,拿出裁剩下的半张纸,一支小毛笔,一个小碗,教她写一二三;每当刚会走路的小侄子,跌跌撞撞跑进他的“书房”找爷爷,大人们就会迅速把他抱起,离开作案现场,以免碰皱了纸碰洒了水。

去年暑假,吃过晚饭,我们爷仨出门散步,7点半,他就说要回去,可小朋友在河边公园里还意犹未尽,哼哼唧唧不愿意,把我爸急的,还不停给娃使眼色。

我说这么早回去干嘛?原来,老爷子在“快手”上拜了师,每天晚上8点开直播,他要赶回去上课。还经常夸人家老师博闻强识,懂得多,讲的好。说做人和写字一样,哪有那么快出成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这都练了多少年了,也不敢往宣纸上写啊,云云......后来,如果快八点了,爷爷没进门,女儿就会一遍遍打电话催他,并同时给自己约一节英语,一人一屋,安静的上课。

这个吝惜纸笔的老头,溜达时领孙女去超市一包包的买零食,还背着我藏起来......

他就是这样,一个爱材如命,吝啬又大方的老头。一个爱纸如命,倔强又柔软的爷爷。一个背井离乡,凭一己之力,立于一市,虽非大富大贵,却也是儿孙绕膝,怡然自得的默翁。

经年的笔搁、错落的笔架,一方砚,一轴生宣,坚韧尚勤的父亲,终落笔于宣纸,山河诗情在笔下蜿蜒,岁月的褶皱里,满是坚守的初念,因信风的轻抚,吟唱出的无畏欢歌。(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