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风貌

沃土 新芽——以青衿赴沃野,以笃行复绿疆
发布时间:2025-08-07     浏览量:34   分享到:

七月的风裹挟着蝉鸣的燥热,转眼我已经在生态产业公司铜川项目部经历了二十二个晨昏交替,身前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各类机械发出的轰鸣声诉说着未完的篇章,脚下这片土地正在经历着向“绿”而生的生态变革。

071754558503125042.jpg

初遇 步入人生工作首站

在结束了公司为期七天的安全技术培训后,我被分配到了铜川项目部。印象中的铜川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面临着煤矿开采所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漫天的黑色粉尘是这里抹除不了的记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对未来憧憬,我购买了从西安到铜川的车票,踏入了人生工作的第一站,铜川。

车站接我的是项目经理支亮,在聊天中,他介绍了近年来公司在这里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概况及铜川这几年的变化。他告诉我,生态修复不仅包含覆土植绿,也包含多源性环境监测及配套的基建工程。作为生态人,我们要以铁的决心偿还历史生态欠账,以铁的标准重塑绿水青山。

简单就餐后,支亮幽默的打趣,提醒我要小心虫子。当时我还不懂,第二天,可算是吃尽了苦头。

深耕 以实干践行新征程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第二天,我跟随同事来到下石节煤矿的崩塌治理项目,在项目现场,我看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在对山体不稳定斜坡进行消坡及填充地表裂缝作业,绿色正在向着远方延伸。下车后,走在矿区曲曲折折的山路上,蜂拥而至的牛虻让初来乍到的我有些恐慌,额头遍布着豆大的汗水,我们顶着硕大的太阳,一边驱赶那咬人的虫子,一边对项目质量进行勘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工作,利用无人机在矿区周边进行实地勘测记录。

接下来的几周里,我跑遍了公司在铜川地区承接的玉华、陈家山煤矿在建生态修复项目,逐步适应了野外工作环境,并且参与到了资料的校订、现场安全勘察记录、项目合同的编制等任务,体会到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庞大的工作量,也感受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而开展生态修复、抚平大地伤疤就是我们这代人人上甘岭。

眺望 在希望中绵延生息

《牛虻》这本小说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必须跟随着我所看见的光明,走我自己的路”。作为一名新员工从“纸上谈兵”到亲历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的转变,正如主人公深知革命之路充满荆棘,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场斗争之中,实现了从一名理想青年蜕变为实干者的历程。

在项目部的这段时间,我触摸到了生态修复这份工作的温度。我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也逐渐适应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化。从对“生态修复”概念的懵懂,到实打实的参与治理项目的实施,每一步成长都浸润着项目部同事、前辈的无私教导和团队的宽厚包容。

这就是我的入职初月札记,此时夜已深,抬眼望去,月亮西沉,挂在了宿舍门前的歪头树上,晚风缕缕,虫鸣声声,桌前同事送我的一盆不知名小花冒出了新芽,而我正如这颗绿植,扎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厚土壤,茁壮成长,伸出绿芽。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陈泽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