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佳作
自驾穿过果子沟大桥时,风还带着伊犁河谷的凉意,等导航提示“已到达霍尔果斯口岸附近”,天边的云忽然变得透亮,作为常年守着瓦斯发电机组的一线工人,眼里见惯的是管道的纹路、仪表盘的跳动,却从没见过这样一扇“门”,一边连着故土,一边通向远方。
先寻到的是老国门,它不像想象中那样威严,反倒带着些岁月磨出的温厚,砖石墙面爬着浅浅的纹路,像老设备外壳上经年累月的包浆,几处褪色的标识牌还留着过去的印记,风一吹旁边的旧旗杆微微晃动,倒让我想起厂里那台退役的老发电机,当年它也是机房里的“主力”,机身的螺丝都被我们拧了无数遍,老国门旁的陈列馆里,黑白照片上的口岸人背着行囊、牵着马匹,在尘土里踏出通关的路,那一刻突然懂了:这扇老门,装着的是几代人“走出去”与“迎进来”的故事,就像我们手里的扳手,拧紧的不只是螺丝,还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转身走向新国门时,视线瞬间被拉直,银灰色的钢结构撑起宏伟的轮廓,巨大的国门上方,五星红旗迎着风舒展,阳光洒在崭新的查验通道上,反射出利落的光泽。我站在观景台往下看,跨境大巴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核对信息,远处的货运通道里,集装箱正缓缓驶过国境线,这场景让我想起公司新项目的发电机组,同样是钢铁的骨架,却满是现代的力量,老设备靠手摸测温,新机组早有了智能监控系统,老国门靠人工查验,新国门里藏着无数看不见的“科技神经”,变的是设备与设施,不变的是那股“把路走通、把事办实”的劲儿。
最让我挪不开眼的,是口岸里涌动的人群,拖着行李箱的游客笑着拍照,镜头对准国门,也对准身边的家人,他们的声音、笑声混着风吹动国旗的猎猎声,比机房里机组的嗡鸣多了人间烟火气,我想起自己的工作:每天盯着瓦斯浓度、调整机组负荷,看似枯燥的重复,不就是为了让公司和矿区的生产生活设备运行起来,原来我守着的钢铁机器,早和这千里之外的人间烟火,悄悄连在了一起。
站在国门下,我摸出手机拍照,镜头里新国门的宏伟与老国门的斑驳遥遥相望,游客们的身影在其间穿梭,像流动的光。风又吹来了,这次带着些热闹的暖意,我想起平时检修完机组,看着仪表盘恢复正常时的踏实,此刻的心情与那时很像,却又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是看到“门”里门外满是生机的自豪,是明白平凡岗位也能托举美好生活的通透。
返程时,再看一眼那扇矗立的国门,它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像一记印在心里的刻度,往后回到机房,再摸到那些熟悉的管道、扳手,我大概会想起今天的阳光、国旗的颜色,还有游客们脸上的笑,原来我们这些守着机器的人,和那些跨越国门的人,都在同一条路上:用自己的方式,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把路走得更宽、更远。
(郝有健)